村情概況:
五里亭村位于興國縣城北側,屬城鄉(xiāng)結合部,有著瀲江鎮(zhèn)“北大門”之稱,總面積2.6平方公里,下轄10個村民小組,人口403戶1711人。近年來先后獲評江西省鄉(xiāng)村振興模范黨組織、江西省文明村鎮(zhèn)、江西省防災減災示范單位和江西省綠色社區(qū)美麗家園示范單位、贛州市文明村鎮(zhèn)、興國縣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。
自啟動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(guī)范化“十縣百鄉(xiāng)”建設以來,瀲江鎮(zhèn)緊跟上級政務公開工作決策部署,積極推動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(guī)范化向農村延伸,結合五里亭村的村情特點,堅持打好“三張牌”,努力實現“三個好”目標。
一、打好“規(guī)范牌”實現“成效好”
五里亭村區(qū)位突出,人口密集。該村以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(guī)范化“十縣百鄉(xiāng)”建設為契機,投入10多萬元建成全縣第1個村級“24小時政務服務超市”,購置贛服通政務服務一體機,極大拓寬了群眾自助辦理業(yè)務和隨時獲取信息的渠道。同時指定一名責任心強的村干部擔任政務公開崗,引導辦事、答復咨詢,實現政務公開365天“不打烊”。
該村還按照“四個一”標準,即編制一個村務公開事項清單,列明19項公開內容,明確公開時限及形式并在醒目位置上墻公示,豎立一塊“三務”(村務、黨務、財務)公開欄并安排專人分類更新、定期維護,組建一個村務公開微信群,方便快捷傳遞政府聲音和宣傳各項政策,匯編一套政務公開臺賬資料,梳理總結、展現成果,全面推進政務公開與村務公開在形式、內容、標準上實現有效銜接。
二、打好“融合牌”實現“服務好”
五里亭村人口基數不大,但落地企業(yè)卻不少,遠近聞名的紅色研學實踐基地——驛博紅興谷(景行)研學項目就坐落于該村。五里亭村結合自身特點,堅持政務公開與服務企業(yè)互融共進,促進營商環(huán)境不斷優(yōu)化。該村在服務企業(yè)過程中的最大任務是供地,僅紅興谷及青峰康養(yǎng)2個項目,就涉及征收土地400多畝,搬遷墳墓100余座,紅軍北路兩側還有一些臨時鐵皮棚需拆除。面對繁重的工作任務,該村的村書記親自帶頭宣講征遷政策,發(fā)動25名小組長協同作戰(zhàn),日夜上戶動員,在規(guī)定時間節(jié)點內完成征遷任務,累計拆除違規(guī)搭棚3.2萬平方米,小矮房13處,搬遷企業(yè)56家,保障了項目順利推進,昔日臟、亂、差的紅軍北路,也搖身變成了靚麗的“景觀路”。
現在,企業(yè)只要遇到了困難,都會第一時間找村里解決,村里從來不談條件,全心全意幫助企業(yè)解決難題。比如,紅興谷在運營之前,有項目要趕工期,出現了用工難的問題,村里獲知相關情況后,及時幫助企業(yè)協調好足夠的民工和機械,確保了項目的順利推進,企業(yè)老板深受感動并給予高度的評價。
三、打好“民生牌”實現“口碑好”
政務公開的出發(fā)點和落腳點,是以工作的實際成效,贏得群眾的好口碑。五里亭扎實做好政務服務幫辦代辦工作,組建幫辦代辦隊伍,定期送“策”進組入戶,加深老百姓對農村建房、防溺水、疫情防控、反電詐等各項政策的認知和理解,促進產業(yè)、就業(yè)、健康、教育、兜底保障等政策應享盡享。
該村不定期召開村民代表大會,對涉及村民利益的各項事務,提上會議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建議,公開后實施。成立村民理事會等村民自治協商議事機構,通過“協商議事廳”開展村級事務協商,切實增強了村“兩委”班子的決策水平。
充分發(fā)揮“三類”小組長直接聯系村民的橋梁紐帶作用,積極推進政務公開工作向村民小組延伸,采取“屋場會”“小組夜話”等方式,全面公開村務信息,保障了群眾的參與權、知情權。今年以來,該村共召開30多場“屋場會”宣傳政策、凝聚人心,充分激發(fā)了村民議事決策的積極性和主動性。
該村還堅持安排村集體經濟收入資金回饋村民,每年為全村老年人(男60周歲以上,女55周歲以上)300多人代繳新型農村合作醫(yī)療保險費用70余萬元,并堅持投入10萬元用于實施村民反映強烈的民生實事項目,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斷提升。